人才事业70年回顾:从科技最落后到人才集聚世界第一
个人的命运,总是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新中国成立70年,沧海桑田,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我见证并参与推动了中国人才事业的发展、进步,感怀尤深。回顾70年来我国人才事业的沧桑巨变,足以使每一个中国人无比自豪。
第一,我国告别了文盲半文盲的历史,一跃成为世界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开发贡献举世瞩目。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5.5亿人口中80%是文盲,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只有1年,到2017年达到9.6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3.3年,相当于大学一年级水平。
2018年全球人力资源竞争力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已经形成了人力资源“低成本-高效益”的开发模式,人力资源开发贡献水平从2000年的全球第26位,大幅提升为第5位,成为全球人力资源开发进步最快的国家。
2018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人数达到3833万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27.6倍;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比例达到20%;1949年-2018年,中国高校年毕业生人数从2.1万人增长到820万人,70年间增加了390多倍。我国9亿人力资源中有20%的人受过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国。
以1978年派出第一批52名公派赴美留学生为标志,中国开始大规模向欧美等发达国家派遣留学生,揭开了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的序幕。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出国留学人数高达500多万人,已占全球总数14%,在主要留学人员派出国家中,中国留学生数量高居榜首。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留学生源国,海外留学毕业生有85%选择回国服务,近五年形成了令世人瞩目的“回国潮”。
第二,我国从一个科技最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巨人,人才集聚世界第一,创新能力大大增强,创新成果丰硕。
1949年,中国的科技水平在世界上所有大国中是最落后的,全国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从不足500人,新中国科技几乎一切都是从零起步。
新中国的建立,激发了大批海外学子的殷殷报国心,以钱学森、华罗庚、朱光亚等为代表的海外专家学者冲破重重艰难险阻,回到祖国效力,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到1957年,归国的海外学者和留学生已经达到3000多人,约占新中国成立前全部海外留学生和学者的一半以上。他们中大多数人成为新中国各个领域科学技术发展的奠基人或开拓者。
2018年,我国研发(R&D)人员总量为419万人年,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的研发人员数从2010年的33.6人上升到2014年的48.0人。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在2013年超过美国,已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18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已连续8年居世界首位,当年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二位,每百万人专利申请量从2000年的世界排名第36位上升到第4位。
70年来,中国从一个连自行车、汽车都不会制造的落后国家,一跃成为一个科技大国,并在航天、高铁、核电等尖端技术领域领先全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5%,如此巨大的进步,在人类发展史上实属绝无仅有。
第三,我国从一个技能人才短缺国家,一跃成为高技能人才大国,“大国工匠”人才辈出。
1949年之前,全国产业工人只有1000万人,工程技术人员不足5万人。70年来在工业化进程中,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突飞猛进,截至2017年年末,全国技能劳动者达到1.65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791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重为29%,增长近千倍,在世界各国绝无仅有。
大国工匠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转型的关键。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核心竞争力,需要依托技术型人才尤其是高级技术人才。中国于2010年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组织,作为“后起之秀”,我国在2017年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首居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首位,夺取“阿尔伯特·维达”大奖。2019年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我国选手获得16金14银5铜及17个优胜奖的成绩,再次位列金牌榜、奖牌榜、团体总分第一。
从“文物修复界泰斗”李云鹤到特种熔融焊接工高凤林,从中国第一代核燃料师乔素凯到电网系统特高压检修工王进……他们是“大国工匠”精神的最好体现,择一事,终一生,让“匠心”永远传承。
全世界都看到,过去70年,是我国人才工作蓬勃发展的70年,是解放思想、解放人才、发展人才的70年,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坚实迈进的70年。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稳步推进,中国必将迎来一个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群星璀璨的辉煌时代。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出国留学规模持续增长,从1978年的860人增加到2018年的66.21万人,从1978年到2018年底共有585.71万人出国留学,学成归国365.14万人。近年来,海外留学毕业生有85%选择回国服务,近五年已经形成了令世人瞩目的“回国潮”。
我国研发(R&D)人员总量在2013年超过美国,已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位。每万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员数从2010年的33.6人上升到2015年的48.5人,居世界第5位。
1949年之前,全国产业工人只有1000万人,工程技术人员不足5万人。70年来,在工业化进程中,培养高技能人才突飞猛进,到2017年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1.65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791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29%,其增长速度近千倍,在世界各国绝无仅有。
2018年,高等教育在校人数达到3833万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27.6倍,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比例达到20%;1949年-2018年,中国高校年毕业生人数从2.1万人增长到820万人,70年间增加了390多倍。
来源丨光明日报,作者系中国人才研究会原常务副会长、中国人事科学院原院长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如果侵权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
延伸阅读
2019新时代高校人才发展战略论坛袁隆平、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